3551.jpg    

 

 

碧娜鮑許之青春交際場Dancing Dreams ) / 2010

出品地:德國 / 導演: 安妮‧琳瑟(Anne Linsel)&何內‧霍夫曼(Rainer Hoffmann

回到電影發明時的本質,是基於記錄人們活動的動態片段;但很快地人們即發現,記錄下來的影片裡,卻蘊含著很多人生的情節及深層思緒。當導演基於對大師的崇敬,拍下一個舞作排練過程紀錄片,也很忠實的捕捉到,這些年輕的非專業舞者,透過了這個訓練,重新的省思與了解自己。而在放映觀影的瞬間,紀錄片?劇情片?電影的類別真能被劃分界定嗎?

導演剪輯的影片不長,整個排練過程將近一年,要調度出這些年輕人面臨的挑戰、內心的激盪、認同、挫折,難度確實不低;不過透過類似訪談的片段,相機錄影的排練紀錄,舞者共處的生活環境剪影,倒也很中規中矩地傳達出一個舞作如何進入舞者?而這些青澀的舞者,又如何透過表演,進入舞劇的內涵。或者這麼說,這部紀錄片沒做太多的打扮,但觀看這些年輕人在排練裡克服羞怯,將身心交給舞台,從排斥到敞開心門、全心投入,最後融入劇裡的情感與認知,這些簡單的縮影仍很令人動容。

以這樣的角度去詮釋碧娜鮑許,一個偉大舞者對人們的影響也是很真實的。片中的她,嚴謹的態度與敏銳的眼神,在跟這些年輕人的互動裡,淡淡如水卻又根深蒂固,談吐間緊緊牽動所有年輕的心。無論你認不認識她,在電影過後,你總無法忘記那份獨特,個人、舞作皆然。就像林懷民老師描寫的:「她不在形式,而在想像力、敏感度,及某種堅忍不拔的東西,還有讓人哀愁的詩意」。一個革命性的藝術家。知道她的生命已殞落,令人不勝懷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ZZ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