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A 碧娜鮑許(PINA ) / 2011
出品地:英、法、德 / 導演: 文‧溫德斯(Wim Wenders)
很喜歡文‧溫德斯在這齣電影前後呼應的開場與結束:用Pina舞作《康乃馨》片段來寓意四季變幻,儀式性的徒步,從開頭的舞台景到結尾穿梭於山坡上,沒有終止,延伸無限。在菲林轉載的舞劇裡,導演沒有紀錄Pina的生平,而是企圖留下舞蹈家在肢體表演裡傳達的靈魂底蘊與生命詮釋,希望無論誰觀影,都可因而入門並且感受、悼念。
在Pina著名的四齣舞作:【春之祭】、【穆勒咖啡館】、【交際場】、【滿月】裡,導演運用了先進的電影技術(3D),將舞蹈的劇場性轉化,並貼近到電影院裡的視野,在每段拉扯、撕裂、高漲的舞碼裡,或舞台、空屋、街景、草地、海邊的背景,多向花俏的交叉剪接,饗宴式的新舊舞劇的穿插,讓Pina如影隨形的存在,觀眾們充滿情緒(他們可能不熟悉現代舞與Pina)。在技法的刻意操作下,畫面極盡張力唯美,堆疊交纏;濃郁的情感撲面而來,彷如直視台上舞者的痛苦、掙扎、脆弱、和愛情、歡愉,華麗魔幻,震懾視覺,展現3D技術的另一種可能。而串場的舞者面貌特寫與心情口白,畫作般的表情捕捉,或坐著不說話,或擠眉弄眼、害羞低頭、有些對著鏡頭微笑……,淡淡地透著緬懷的小哀愁,也抒發參與烏帕塔舞蹈劇場演出的領受,匯結舞蹈家帶給世人的感動。
對於這部紀錄片,林懷民老師有以下的發言:「我們現在看到一個叫做【PINA】的電影,它告訴我們很多Pina的事情,可是你看到的並不是Pina的舞蹈。……,它是高度的娛樂,而且,就是美麗;當然,對我來講,碧娜只剩下美麗的時候,我是有一點……。」或許林老師不確定電影是否真能複製Pina的舞蹈,也不知道Pina是否喜歡她的舞蹈這樣進入電影院,但導演對肢體藝術家的景仰與崇拜是高度十足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