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6

 

HOWLHOWL / 2010 / 出品地:美國

 導演: 勞勃‧伊普斯汀&傑佛瑞‧佛瑞德曼Rob EpsteinJeffrey Friedman

就像聆聽一首節奏被拆解的咆哮爵士樂,擺脫制式格律,卻鏗鏘有力、振聾發聵。HOWL,形式介於劇情片與紀錄片之間,所滲透出的靜態張力與不流俗,讓整起對文學自由的歷史辯論,放於今日仍具激情而前衛。

當然,那段關乎美國出版自由重要判例的法庭論戰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擅長拍攝紀錄片的兩位導演在編劇上聚焦事件本身,並運用各式表現的剪接,包括Allen Ginsberg生活片段、自我剖析,法庭內的攻防論戰,長詩的現場朗誦,還有Eric Drooker的插畫….,集中的將HOWL這首詩作的文字與創作背景、意涵傳達給觀眾,化解因陌生所引發的隔閡,絲毫不見觀影障礙。而影像形式採取了類紀錄片(訪談、現場報導、側錄等手法)的戲劇演出,很獨特、也很成功的建構出一條探討文學作品本質的電影手法,不浮誇也不沉悶專注地重溫、碰觸那詩作裡的革命體質與精隨。這位50年代中期詩人的犀利批判及文字力量,跨越半個世紀後的「嚎囂」依然撼動人心Howl一詩,後來成為「垮掉一代」Beat Generation文學的扛鼎之作)。

整部影片的色調均在黑白、或低彩度的暗色間遊走,很搭劇情裡50年代那個慘淡的氛圍;生猛的咆哮爵士,與迷幻搖滾配樂,更時時宣流洩出劇中那鄙棄社會主流價值,真誠面對自我,甚或藥物、性解放等面向的意境。而插畫家Eric Drooker一幅幅強烈嘲諷意味畫風的暗彩動畫,註解式的補強了文字可能帶來的侷限,也企圖讓觀者更貼近詩句裡所夾帶的核心意念與末代感,諸多的影音元素,各自拆開來也極具看頭。

*我看見這世代的精英們被狂想催毀 / 渴望歇斯底里的卸下武裝 / 在黎明時分頹廢的經過黑人街道找尋一劑憤怒的毒—Allen Ginsber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ZZ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