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1.jpg

 

白色緞帶( The White Ribbon) / 2009

 出品地:德國 / 導演: 麥可漢內克Michael Heneke

 

漸漸模糊的影像主義,也不再聚焦於現代生活的冷冽淡默漢內克這次收歛了從前駭人的拍攝手法,以一段迷人的鄉村初戀,參雜村落層出離奇的暴力案件作為敘事主軸,將主題格局放大到一些人類歷史軌跡的的反芻與再省思,並對道德威權的虛偽與人性的脆弱做更大張力的批判。

 

敘事其實已很流俗的利用小說文體與旁白口述引導觀眾入戲;倒是影片拍攝的兩個隱喻元素塑造整體《白色緞帶》的獨特風格。本片刻意凸顯黑白與光影的反差,意有所指地暗諷道德誡律「非黑即白」的世界,禁慾卻暗藏醜陋行徑,壓抑而終漸扭曲人性,這種冷靜的畫面裡,令人深沉、不寒而慄。另一個元素是為了提醒孩子純潔為善的白色緞帶。人們愚昧的認為利用這個緞帶,世界就會美好,道德得以受到加持;殊不知對人性而言,這恰是屈辱的表徵、叛逆與罪惡的昇華。這個很破題式的梗,讓本片有很多延伸與探討:它可比喻美好的教義、華麗的服飾、虛偽的人際,甚或是納粹人的臂章、一次大戰後的凡爾賽和約。這是「漢內克式」電影難得的迂迴隱喻!

 

影片的光線、色澤、質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柏格曼的電影,尤其幾個田園建物景觀的定格鏡頭剪接,人物由遠向鏡頭走近的手法。除去本片的寓意不談,觀看此片還真有一些古典文學小說的美感;只是看到片尾教堂裡凌駕於大人、高高在上、唱著悠揚聖樂的小孩,哇!這樣的美麗景像,很恐怖。

 

*答案只是謊言,留給政客去處理就好!-- Michael Henek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ZZ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